资讯 • 热点

包头多举措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文化馨香满鹿城

城市运营中心地方运营中心上海中心许明晓6/7/2016 6:41:17 PM

  漫步在包头的大街小巷,绿树成荫,花草斗艳,清爽宜人。与此相互映衬的是,音乐会、交响乐、话剧等文化活动日益增多,包头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高品质的高雅艺术;文艺爱好者、社区艺术小团队,活跃在社区、村镇,从观众逐渐变身为“主演”……


  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包头在提升全市文化软实力、推动转型跨越发展时因势利导的点睛之笔。在两年的创建过程中,包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制定实施创建规划,把创建工作作为推动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品位、普惠城乡居民的惠民工程,全面完成了各项创建目标任务。一条文化惠民的路径通向百姓中间,城乡居民载歌载舞、大显身手的身影随处可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日,在全国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评审会上,包头市作为西部组13个创建城市之一参加了评审,并以82.5分的优异成绩荣获西部区第三名,顺利通过全国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评审。


  机制完善 举措有力 激活公共文化服务一盘棋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切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支撑。”包头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成员、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局长李亚军说,2013年包头市以优异成绩成功获得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此后,全市各地区、单位和部门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项目建设,为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创建之初,包头市成立了市长任组长、相关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各部门和旗县区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创建办公室。市、旗县区、苏木乡镇街道三级分别召开创建动员大会,将创建工作写入各级政府工作报告。包头市政府与各旗县区签订了创建示范区责任书,对各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旗县区政府年度实绩考核评价体系。


  在资金投入上,采取“统贷分还、本级贴息”的方式融资3.4亿元,创建期间全市共投入30多亿元用于示范区建设。公共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由1.95%上升到3.5%;公共文化经费投入逐年增长,包头市财政每年安排创建经费4000万元;设立了农村文化专项经费并实现3年连续增长。包头市政府先后组织召开创建工作调度推进会22次,对创建工作实行台账管理制度,建立了创建任务月报制度、调度会制度、联络员制度和重点任务跟踪督查制度,同时向各旗县区印发了创建示范区过程管理、资金管理等实施办法。加大创建工作宣传力度,在《人民日报》、《 文化报》、《内蒙古日报》等国家、自治区媒体刊发创建报道400余篇。


  另外,包头市在高于国家西部地区创建标准的基础上,重点规划实施了“五大工程”,即高起点实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标工程”;高水平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质工程”;高标准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支撑“提升工程”;高层次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提高工程”;高规格组织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提效工程”。五大工程的扎实推进为示范区建设夯实了软硬件基础。


  创新模式 强力推进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实现大提升


  “跳舞唱歌打太极,看书读报听讲座。”人们这样评价包头老百姓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在包头市,只要你愿意,总能在社区、街道或村委会找到自己喜欢的活动项目。


  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多渠道提供亲民、便民、利民、乐民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文化权益。通过两年的创建,包头市主要实现了五个方面的提升。


  一、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高标准建成。近年来,包头市新建和改扩建文化设施341个,投资3.5亿元建成5万平方米的土右旗敕勒川文化活动中心,投资3亿元建成4.3万平方米的达茂旗文化活动中心,投资1.55亿元建成2万平方米固阳县文化活动中心等等。全市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综合覆盖率由79%上升到99%以上,建成设施达标率由64%上升到100%。


  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得到切实提升。打造了 游牧文化旅游节、包克图戏剧节、交响音乐季等大型文化品牌;推出“尚书讲坛”、残障读者服务中心、示范性文化广场、社区文化学校、群众星级文艺团队等特色服务项目;市区44个文化广场形成了500米半径的文化广场服务圈;开展了文化惠民“八进”、“双十”群众品牌等面向基层惠民活动;制定实施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实施方案》。全市每年文化活动由创建前的2000项、服务群众110万人次,增加到7000项、服务群众230万人次。


  三、公共文化组织体系支撑有力。制定实施了《包头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实施方案》,建立了包头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运营公众参与制度;市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等六家公共文化事业单位在自治区率先成立理事会;建立了完善的工作考核制度,将公共文化纳入了各级党委政府年度实绩考核体系。


  四、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迅速壮大。全市78个文化站配备人员由162人增长为343人,均配备至少4名专职工作人员,其中2人为有编制人员;663个文化室配备人员由663名兼职人员,增长为有财政补贴的专职管理员783人;组建各类群众文艺团队1766支,平均每个嘎查(村、社区)业余团队数量由1支上升到2.11支。


  五、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包头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印发了17个制度文件,加上旗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共计出台各类制度文件41个。把“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长效机制”列为研究课题,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包头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规划》、《包头市加快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实施意见》。创建期间在文化服务数字化、均等化、社会化等方面的长效机制建设上形成示范。


  特色浓郁 亮点多多 如椽大笔书写“包头样本”


  “这个城市在阅读”打造书香鹿城


  “文化部希望我们创建不仅仅是建一些设施、搞一些服务,而是取得的经验能够向其他地方进行推广,是可以复制的。”李亚军介绍,包头市创建中共有34个亮点,归纳压缩后,形成四大亮点,即数字化、效能化、均等化、社会化。


  一是狠抓数字化创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实现新突破。实施了“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目前,无线网络已覆盖边境线各苏木镇、嘎查村。2014年5月,文化部在包头市召开了“全国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向全国推广了包头市经验做法。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市文化信息中心,建成了地方文化数字资源库、数字图书馆、网上影剧院等网络平台。投资3500万元建成132个高标准的电子阅览室。“包头文化在线”微信公众号在线人数已突破10万人。研发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资源盒等设备。


  二是狠抓效能化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实现新突破。积极采用“彩云服务——你看书,我买单;我的图书馆,我做主”服务方式,把图书采购选择权交还读者。通过“站室合一”、“院室合一”、“部室合一”方式,探索基层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新模式。在全市开展“示范性文化站室”创建活动,评出示范性文化站室20个。


  三是狠抓均等化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实现新突破。实施了“普雨工程”,采用传技艺、讲故事、展村史三种方式,实现以文化人。加大标准化建设力度,制定实施了多项地方标准,通过标准化推进均等化。利用教育系统裁撤的学校,改造成201个面积较大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四是狠抓社会化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实现新突破。积极探索并拓宽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和途径,大力培育和促进文化类社会组织发展。17家公共图书馆及高校图书馆组成包头图书馆联盟,联盟总藏书量超过1000万册,建成分馆、流通点56家,输送书刊20余万册。整合驻包大型企业资源,与包钢公司等15家驻包企业共建标准社区文化活动室33个。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李亚军表示,包头市将按照后续建设工作方案,抓紧落实《示范区后续建设规划》,以提高服务效能、推进公共文化社会化、加快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为重点,组织实施好“普雨工程”;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政策和部署,在公共文化服务协调机制、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总分馆和社会化方面不断探索创新,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


  相关链接:


  ●普雨工程
  包头市实施了公共文化服务“普雨工程”,包括“1234”内容:“1”是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全市1000个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全覆盖。“2”是整合政府和社会两个方面的文化力量,充分发挥体制内文化服务队伍和体制外志愿者队伍的作用。“3”是采用传技艺、讲故事、展村史三种方式开展文化服务,实现以文娱人、以文化人。“4”是实行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评价奖励机制,奖励村、镇、县、市四级公共文化服务先进单位、个人。
  ●包头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盒
  包头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盒是包头市自行设计生产的终端产品“资源盒”,目前,全国范围内没有类似设备的开发研制,是包头市独创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设备。资源盒设计重点是为偏远地区提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产品设计高度整合,操作简单易用,对网络依赖性较小,存储容量大,产品具备投影机、电脑、音频功放、音视频播放、无线WIFI传输等功能。
  ●“双十”品牌文化活动
  市级十大品牌文化活动:(1)鹿城元宵文化节(2)鹿城文化艺术节(3)社区之光大舞台(4)少儿艺术节(5)二人台艺术节(6)农民工专场晚会(7)文化大院之声风采大赛(8)广场舞大赛(9)民族音乐会(10)“夕阳风采”大舞台。
  旗县区十大品牌文化活动:(1)昆区魅力昆都仑文化艺术节(2)青山区兵工文化艺术节(3)东河区西口文化艺术节(4)白云鄂博矿区奇石文化艺术节(5)九原区文化大院之声艺术节(6)石拐区五当召旅游文化节(7)土右旗敕勒川文化艺术节(8)达茂旗草原游牧文化艺术节(9)固阳县秦长城艺术节(10)稀土高新区稀土文化节。
  ●文化惠民“八进”活动
  “千场节目进基层”(每年全市各艺术院团及群众文体团队到基层演出不少于2000场);“高雅艺术进校园”(每年全市各艺术院团及群众文体团队到中小学进行艺术培训、普及活动100场以上);“我请百姓进剧院”(每年免费请街道社区、农村牧区群众到剧院观看专业演出不少于50场);“名家讲座进社区”(每年组织专家到基层进行培训讲座不少于50场);“图书报刊进村镇”(每年送到村镇流动阅览图书不少于10000册);“公益电影进农村”(每年为基层群众放映公益电影不少于10000场,其中公园、广场放映不少于1000场);“文化遗产进课堂”(每年在中小学开设文化遗产课程不少于50节);“广播电视进万户”(为农村牧区10000户农牧民通广播电视信号)。

 

编辑:《城市· 》栏目 许明晓

上一篇:地铁延伸人们对城市的文化想象空间

下一篇:美丽重庆 文化让城市更美好

旗下业务介绍:电视节目 - 网络电视 - 网络广告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5149号